关键词: 特岗教师 2025
一、单选题
1.我国古代墨子提出:“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它所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巩固性原则 B.量力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班主任的工作是从( )开始的。
A.评定学生操行B.教育个别学生C.了解和研究学生 D.组建班集体
3.对缺乏信心和决心的学生,应注重培养其意志品质的( )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4.某老师认为课堂管理是教学的一部分,课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使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使学生逐步走向成熟。这主要说明课堂管理具有下列哪项功能( )
A.维持功能 B.导向功能 C.发展功能 D.调节功能
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这体现了法律的( )
A.社会作用 B.预测作用 C.强制作用 D.指引作用
二、多选题
1.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以下哪些方面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
A.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B.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C.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D.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
E.教育促进人的个体特征的发展
2.下列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的有( )
A.师范教育 B.在职培训
C.入职培训 D.自我教育
E.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3.以下心理现象中,均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范畴的是( )
A.能力、性格 B.思维、意志
C.理想、信念 D.需要、动机
E.气质、性格
4.教学过程中经常需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矫正,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常用的方法有( )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消退法 D.刺激法
5.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是( )
A.爱岗敬业 B.终身学习
C.为人师表 D.教书育人
E.关爱学生
【参考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B【解析】“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的意思是聪明的人一定先估量他的能力能否达到,然后才去做某件事。墨子的这句话表明他重视学习上的量力而为,体现的教学原则是量力性原则。
2.C【解析】班主任的工作是从了解和研究学生开始的,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其他教育工作的基础。
3.D【解析】意志的坚韧性是一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与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和执拗性。有动摇性的人或缺乏坚定的行动目的,对既定目的持怀疑态度,或对实现目的缺乏信心和决心。
4.C【解析】课堂管理的发展功能是指课堂管理本身可以教给学生一些行为准则,促进学生从他律走向自律,帮助学生获得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逐步走向成熟。
5.C【解析】法的强制作用具有两方面的含义:(1)法对于人们应该做什么、禁止做什么和可以做什么加以规定,而且还要使人们必须去接受,这体现了法的强制性特征;(2)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要受国家强制力的制裁。因此题干中《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第十四条规定属于强制性规定,充分显示了义务教育的强制性特点。
二、多选题
1.ABC【解析】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实现个体的社会化:(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D、E项体现了教育的个体个性化功能。
2.ABCDE【解析】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主要包括师范教育、入职培训、在职培训和自我教育等。此外,跨校合作(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专家指导(如讲座、报告),政府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组织的各类专业培训和交流活动等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3.BCD【解析】心理现象从形式上可以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心理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一种动态过程,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思维属于认知过程。个性心理(人格心理)包括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集中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独特性,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个性心理倾向性是关于人的行为活动动力方面的心理特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自我意识等。故B、C、D所述内容均不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范畴。
4.ABC【解析】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常用的方法有:(1)增强法。增强法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方式。(2)惩罚法。(3)消退法。(4)代币管制法。
5.ACD【解析】一般认为,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师德的核心内容,关爱学生是最基本内容。
2025年特岗教师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手机登录下载
长按识别,即可下载
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
山香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按识别添加
获取1对1备考指导服务
历年试题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