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第三节 想 象
一、表象概述
概念:指事物不在面前时,人们在头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的形象。
[特征直观性概括性可操作性(心理学家库伯、谢帕德通过“心理旋转实验”证明了此特征)]
二、想象概述
知识1 想象的概念
想象:指人脑对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知识2 想象的种类
根据想象的目的和计划性,可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知识3 想象的加工方式
[加工方式 含义 典例 黏合 把两种或两种以上客观事物的属性、元素、特征或部分结合在一起 孙悟空 夸张 改变客观事物的正常特点,对某些特点加以夸大和强调,使其增大、缩小、数量加多、色彩加浓等 千手观音 拟人化 把人类的特性、特点加在外界事物上,使之人格化的过程 雷公、电母 典型化 根据一类事物共同的、典型的特征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祥林嫂 ]
知识4 想象的功能
(1)预见功能;(2)补充功能;(3)替代功能;(4)调节功能。
三、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
[有意想象再造想象概念: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 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产生条件①丰富的表象储备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③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创造想象概念:按照一定目的、任务,用自己积累的表象, 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过程产生条件①强烈的创造愿望②丰富的表象储备③积累要的知识经验④原型启发⑤积极的思维活动⑥灵感的作用]
四、幻想
[幻想概念:与生活愿望相结合、指向未来的有意想象形式科学幻想理想积极空想消极]
[表象] [加工][改造] [无意想象] [想象] [有意想象] [再造想象] [创造想象] [幻想] [科学幻想] [理想] [空想] 五、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知识1 在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再造想象
1.要扩大学生头脑中的表象储备。
2.教师要帮助学生真正弄懂描述中关键性词句和实物标志的含义。
3.教师要唤起学生对教村的想象,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
知识2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
1.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象力的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5.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地训练学生的想象力。
6.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
第四节 言语与思维
一、言语
知识1 言语与语言
[ 概念 现象 研究范围 言语 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过程 心理现象 心理学 语言 指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符号、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社会现象 语言学 ]
知识2 言语的特点
(1)目的性;(2)开放性;(3)规则性;(4)离散性;(5)社会性和个体性。
知识3 言语的种类
[种类 特征 外部言语 口头言语 对话言语 情境性、反应性、简略性 独白言语 展开性、有准备、有计划性 书面言语 随意性、展开性、计划性 内部言语 —— 隐蔽性、简略性 ]
知识4 言语的理解
[三级水平第一级:词汇理解或识别第二级:句子的理解第三级:课文或话语(即文本)的理解]
二、思维及其品质
知识1 思维的概念和特点
1.思维的概念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或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2.思维的特点
[特点 内涵 典例 间接性 由表及里,借助媒介,是规律的应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概括性 同一类事物本质特征的概括 将枣树、梨树、苹果树统称为“果树” 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概括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
知识2 思维的品质
[品质 特点 典例 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 广阔性:既有整体,又有部分(全面思考)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深刻性:透过现象抓本质 打破砂锅问到底、一针见血 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 独立性:不受他人暗示,不人云亦云 —— 批判性:对别人一分为二,对自己客观公正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 灵活性:“变” 随机应变、足智多谋 敏捷性:又“快”又“准”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思维的逻辑性和严谨性(中心环节) 思路鲜明,条理清楚,有的放矢 —— ]
知识3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2025年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登录下载附件
微信扫码登录下载附件
二维码失效
请点击刷新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