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详情

2021下教师资格证考试:科目二常考考点梳理(六)
招教网 2021-09-28 16:26:21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 备考没方向?
  • 考试时间不清楚?
  • 成绩看不懂?
  • 考试内容没有掌握?
  • 拿证之后何去何从?
  • 别人上岸也这么难?

扫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 0元领取考点真题礼包
▪ 获取1对1备考指导

七、中学德育

(一)品德

品德的心理结构

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品德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儿童道德发展的两个水平: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

儿童品德发展的四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2-5岁)无律期;

权威阶段(5-8岁)他律期;

可逆性阶段(8-10岁)自律期--规则可以约定

公正阶段(10-12岁)主持公正和平等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前习俗水平:

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

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习俗水平:

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

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后习俗水平:

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二)品德发展

影响品德发展的培因素

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

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良好品德的培养

有效地说服;树立良好的榜样;利用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三)德育内容

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理想和传统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教育;科学世界观与人生观教育。

(四)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

学生的思想品德由知、情、意、行四个因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一般顺序可以概括为知、情、意、行,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终结。

德育过程是促使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运动的过程。

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必须依赖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

在德育过程中,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 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 综合过程。

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和交往,对学生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

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前进的过程。

(五)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疏导原则;知行统一原则;

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发挥积极因素和克服消极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六)德育方法

说服教育法;榜样法(榜样示范法);锻炼法(指导实践法);陶冶法;品德评价法。

(七)德育途径

思政课与其他学科教学;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和校外活动;团队活动与集会活动;班主任工作。

2025年教资上岸大本营

  • 公告资讯
  • 干货资料
  • 每日刷题
  • 备考讲座

扫码进群,备考路上不孤独

互帮互助,共同上岸

收藏

相关推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
协会
经营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备案信息
中国信用
企业认证
网络110
报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