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详情

2018年(下)教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柯尔伯格
山香教育 2018-08-17 17:16:02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柯尔伯格人物简介

劳伦斯·柯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 ,October  25, 1927 – January 19, 1987)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着重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发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国际心理学界、教育界引起了很大反响。

下面对柯尔伯格的相关考点进行总结。

观点

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用道德两难故事法---汉斯偷药,来进行道德的研究。

柯尔伯格在80年代初对其理论作全面的总结时,提出了他的新的、全面的、也是他生前后一次修正的道德发展阶段模型。来看一下他的成果:

1前习俗水平

阶段1

惩罚与服从阶段

儿童评定行为好坏着重于行为的结果,认为受赞扬的行为就是好的,受惩罚的行为就是坏的。

阶段2个人的工具主义目的与交易阶段

儿童评定行为的好坏主要是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所以第二阶段的观点经常被视为道德相对主义。

2习俗水平

阶段3

相互性的人际期望、人际关系与人际协调阶段

儿童认为凡取悦于别人,帮助别人以满足他人愿望的行为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他们的推理受众人的共同愿望和一致意见决定)

阶段4

社会制度和良心维持阶段

儿童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尽到个人责任,尊重权威,维护社会秩序,否则就是错误的(他们已经意识到良心与社会体系的重要性)

3后习俗水平

阶段5

至上的权利、社会契约或功利阶段

儿童认为道德法则只是一种社会契约,可以改变,不能以不变的规则去衡量人。

阶段6

普遍性伦理原则阶段

儿童已具有抽象的以尊重个人和个人良心为基础的道德概念,认为个人一贯地依据自己选择的道德原则去做就是正确的。

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2025年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干货资料
  • 每日刷题
  • 备考讲座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相关推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
协会
经营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备案信息
中国信用
企业认证
网络110
报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