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详情

2018年国家教师教师资格:考前突击教育学(四十)
山香教育 2018-11-02 17:17:15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班会活动的组织

1. 班会的概念及类型

班会是以班级为单位,在班主任的指导下,一般由学生干部主持进行的全班性会务

活动。 班会一般有三类,即常规班会、生活班会和主题班会。

2. 主题班会

(1)主题班会的概念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依据教育目标,指导学生围绕一定主题,由学生自己主持、组织进

行的班会活动。 主题班会是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

(2)主题班会的形式

①主题报告会;②主题汇报会;③主题讨论会;④科技小制作成果展评会;⑤主题竞

;⑥主题晚会。

(3)组织主题班会的阶段

①确定主题;②精心准备;③具体实施;④总结深化。

(4)组织班会应注意的问题

①主题不能过杂;②要有的放矢;③班主任要做好“导演”而不是“演员”。

(十一)偶发事件的处理

1. 偶发事件的概念

偶发事件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发生的事先难以预料、出现频率较低,但须迅速作

出反应、加以特殊处理的事件。

2. 偶发事件的特点

突发性、紧迫性、冲击性和多样性。

3. 偶发事件处理的原则

(1)教育性原则;(2)客观性原则;(3)有效性原则;(4)可接受性原则;(5) 冷处理

原则。

4. 偶发事件处理的办法

(1)沉着冷静面对;(2)机智果断应对;(3)公平民主处理;(4)善于总结引导。

六、班主任的基本素质

班主任要具备相应的心理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及能力素质。

七、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1)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 班主任工作为贯彻教育方针,

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目标提供了重要保证。

(2)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 班主任工作是提高教育教学工作效

率的重要手段,它有效保障了班级各项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展开。

(3)班主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为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4)班主任是联系各科任课教师的纽带、是学校班级间互相联系的纽带,同时也是沟

通学校与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力量的桥梁。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

第一节 课外、校外教育概述

一、课外、校外教育的概念

课外、校外教育 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

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选修课、自习课不属于课外教育。

二、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

课外、校外教育不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不是为完成作业而开辟的领域,它主要是

通过活动的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课外、校外教育的意义

(1)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学生开阔眼界,获得知识;(2)课外、校外教育有利于发展

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3)课外、校外教育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4)课外、校

外教育是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广阔天地。

第二节 课外、校外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一、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内容

(1)社会实践活动。 (2)学科活动。 这类活动是学校课外活动的 主体 部分,学校应

高度重视,分科组织落实。 (3)科技活动。 (4)文学艺术活动。 (5)体育活动。 (6)社会

公益活动。 (7)课外阅读活动。

二、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

()群众性活动

群众性活动是一种面向多数或全体学生的带有普及性质的活动。

()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课外、校外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 小组活动的特点是自愿组合、小

型分散、灵活机动。 课外活动小组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1)学科小组;(2)劳动技术小

;(3)艺术小组;(4)体育小组。

()个别活动

个别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外、校外单独进行的活动。

上述三种形式的活动在学校实际工作中是密切联系的

2025年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干货资料
  • 每日刷题
  • 备考讲座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相关推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
协会
经营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备案信息
中国信用
企业认证
网络110
报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