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详情

2018年国家教师教师资格:考前突击教育学(八十一)
山香教育 2018-11-02 17:46:44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

学习动机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支持性条件。 学习动机对学习的作用可表现在两

个方面:影响学习过程、影响学习效果。

1. 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

学习动机对学习过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有启动、定向和维持

作用。

2.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

(1)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总体上整个动机水平对整个

学习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①总体而言,在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是一致的。 学习动机越强,

有机体对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学习效果就越佳,表现为学习动机可以促进学习,

高成绩。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

活动的唯一条件。

②对一项具体的学习活动而言,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那么简单。 只有

当学习动机的强度处于佳水平时,才能产生好的学习效果。

“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表明,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影响学习效果。

第一,动机的佳水平随着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行为效

(工作效率)随着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佳水平有逐渐下

降的趋势。

第二,一般来讲,佳水平为中等强度的动机。

第三,动机水平与行为效果呈倒 U 型曲线。

(2)学习效果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学习效果反作用于学习动机。 对于那些尚无学习动机或者学习动机不高的学生,

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教师没有要推迟学习活动。 教学的好办法是,把重点放在学

习的认知方面而不是动机方面,致力于有效地教他们掌握有关知识,让他们获得成功的

体验。 学生尝到了学习乐趣,就有可能产生或者增强其学习的动机。

()影响学习动机形成的因素

学习动机是客观的学习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 学习动机的形成过程受主观和

客观两方面因素的影响。

1. 主观因素

(1)需要与目标结构;(2)成熟与年龄特点;(3)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4)志向水平

与价值观;(5)焦虑程度。

2. 客观因素

(1)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2)学校教育。

二、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实际活动有着广泛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采用

强化原则,通过奖励与惩罚的措施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在教育上广为流行的程序教

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心理基础,就是通过强化原则来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对教育、教学、学习等产生了间接的影响:

(1)教师发现学生行为异常时,要了解学生的日常状况,看低级的生理需要是否得到

满足;

(2)个体要有一个有秩序、规范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这是一种生存的需要,是在

生理的需要满足以后产生的;

(3)教师和家长要尽可能地给学生以爱,要创造一个良好和善的学习环境;

(4)要使学生有成功和获得赞许的机会,使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要重视和

珍惜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和每一次成功;

(5)求知需要就是学习动机,审美需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学习动机,它们推动人去求

真、求善、求美;

(6)培养自我实现的人在学习上至关重要,同时也是教育的主要目标。

 

2025年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干货资料
  • 每日刷题
  • 备考讲座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相关推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
协会
经营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备案信息
中国信用
企业认证
网络110
报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