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详情

2021年小学教师招聘考试:历年教师招聘考试题(三)
招教网 2021-03-05 15:14:44

关键词: 全国招教

1.杜威在对教育性质的判定上,提出了三个核心的命题,即( )。

A.“教育即生活” B.“教育即生长”

C.“教育即文化” D.“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1.【答案】ABD。解析:在对教育性质的判定上,杜威提出了三个核心的命题: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改组。这三个命题密切相连,揭示了杜威对教育基本问题的看法。故答案选择A、B、D项。

2.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运动负荷等的顺序,安排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步提高,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技术,技能和科学的锻炼方法,下列属于教学原则中循序渐进原则的有( )。

A.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B.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C.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

D.欲速则不达

2.【答案】CD。解析:AB选项体现的是启发性原则。C选项中“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意思是教师杂乱地施教,学生不按顺序学习,会使学生头脑混乱不知所措,所以教学应循序渐进;D选项中“欲速则不达”指过于性急反而不能达到目的,也体现了循序渐进原则。故选CD。

3.下列教育家与其教育思想的对应,正确的有( )。

A.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B.蔡元培-“关注乡村平民教育”

C.苏格拉底-“美德就是知识的命题”

D.洛克-“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绅士”

3.【答案】ACD。解析:孔子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强调“学而知之”,重视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蔡元培提出提出“五育”并举,并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晏阳初被称为“平民教育之父”提出欲“化农民”,必先“农民化”。梁漱溟致力于乡村教育理论与实验,重视乡村教育。苏格拉底在《论美德》中提出了“美德即知识”。洛克著有《教育漫话》倡导“绅士教育”。故此题选择ACD。

三、判断题

1.教育从产生开始就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

1.【答案】×。解析:始社会时期,教育具有无阶级性、无等级性,在古代社会和近现代社会教育具有阶级性、等级性,所以题干表述错误。

2.“教学相长”是教师和学生彼此收益、互惠互利、互动双赢的教学关系的重要体现。( )

2.【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记》的观点。教学相长原出自《学记》“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两方面互相影响和促进,都得到提高。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双方共同构建的教学活动中不断进行吸纳、总结、反思,达成了彼此收益、互惠互利、互动双赢的教学关系。

2025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

山香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按识别添加
获取1对1备考指导服务

历年试题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相关推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
协会
经营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备案信息
中国信用
企业认证
网络110
报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