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详情

2021教师招聘结构化面试:教学设计(三)
招教网 2021-03-08 15:51:12

关键词: 全国招教

《违法无小事》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

【能力目标】

能够辨别各种违法行为,远离违法行为。

【知识目标】

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了解不同违法行为的危害。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辨别违法行为的种类。

【难点】

树立守法意识。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课堂导入

材料导入:小勤家里生活比较困难,要强的他想通过自己的劳动减轻家里的负担。看到捡废品能赚钱,小勤决定试试。他来到建筑工地,捡了固定脚手架用的铁卡子,准备拿到废品收购站去卖。工地保安发现后,把他送到了派出所。

教师设疑: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小勤被送到了派出所吗?

指名找学生回答,教师解释:没错,小勤违反了法律,这是一种偷窃的行为,所以才会被送到派出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新课《违法无小事》。

环节二:新课讲授

1.不违法是底线

活动一:小勤的做法情有可原吗

请同学们畅所欲言讨论刚刚小勤的故事:小勤拿铁卡子的出发点是为了帮家里减轻负担,难道不是情有可原的吗?

同学们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教师总结: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行为规范。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要做到不违法,就要了解什么是违法。

过渡: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违法行为分为哪几种吗?

2.违法的种类

活动二:他们的违法行为是什么

活动规则:教师用多媒体出示三幅图片:分别是捡到钱包不还给失主、看球赛扰乱会场秩序、抢劫钱财让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上述行为是否违法、属于哪种违法行为。

教师总结:一个人如果缺乏规则意识,法律意识不强,就难免做出违法的事情。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行政违法行为是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行政处分或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扰乱社会治安的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相对轻微,称为一般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违法行为中最严重的一种,就是我们常说的犯罪。无论是一般违法还是犯罪,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环节三:巩固提高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小故事,要求故事里包含三种不同的违法行为。

找学生进行回答,教师总结:我们生活中首先要能够辨别违法行为,然后做到不违法,时时刻刻把“违法无小事”这一准则记在心间。

环节四: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什么是违法以及能够分辨出不同的违法行为,并能够分辨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

课后作业:回去运用网络等渠道观看一期法制节目,明天全班进行交流分享。

四、板书设计

2025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

山香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按识别添加
获取1对1备考指导服务

历年试题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相关推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
协会
经营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备案信息
中国信用
企业认证
网络110
报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