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招教考试
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25年11月9日
点击下方对应附件下载:
一、学校简介
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小学是一所在课程教材改革中成长、壮大,融实验性、示范性为一体的公办小学。学校创建于1990年,以“为学生乐学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实验先锋、质量典范”为办学目标。经过三十多年的实践,已成为松江小学教育的实验田、示范区、窗口校。
学校以良好的师资夯实办学基础;以丰富的课程提升办学特色;以多元的评价激励学习兴趣;以扎实的科研引领学校高位发展,学校已成为地区优质资源之一,赢得社会的广泛认可。
学校被命名为首批全国中小学整体改革实验学校、上海市素质教育实验学校、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基地校、上海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等。学校蝉联八届上海市文明单位、首届上海市文明校园。学校还先后获全国雏鹰大队、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上海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上海市德育先进集体和教科研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期待你的加入……
>>上海教师招聘官方【备考顾问】<<
微信识别二维码,添加专属备考顾问
0元领取【成师大礼包1份】

 
公告解读/历年考情/备考指导/海量资料/精品课程
二、招聘需求上海市松江区实验小学储备教师
详见附件
三、招聘对象
符合条件的2026届应届毕业生、在编在职教师及社会人员。
备注:根据《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五部门关于优化调整高校毕业生参加本市招考(聘)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沪人社就〔2024〕309号)文件精神,本次招聘一并向毕业证书落款为2025年且未落实编制内工作的高校毕业生开放。请此类考生结合自身条件选择按“应届毕业生”或“社会人员”报考。
四、招聘条件
(一)基本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教育事业。
2.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身心健康,品行端正,具有任职教师的基本素质。
3.持有相应的教师资格证书。
4.应聘者所学专业须与应聘学科相同或相近。
5.持有相应的普通话等级证书。应聘语文学科为二级甲等及以上,应聘其他学科为二级乙等及以上。
6.境外学历需经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定,并提供学历认证报告。
(二)具体条件
2026届应届毕业生
(1)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学位。
(2)应聘英语学科须持有专业英语四级或八级合格证书。
在编在职教师
(1)年龄一般在40周岁以下(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博士学位、紧缺学科的人员,年龄可适当放宽),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2)外省市在编在职参加招聘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社会人员(仅可应聘储备教师)
(1)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学位,毕业三年内。
(2)应聘英语学科须持有专业英语四级或八级合格证书。
(3)实践经历:有应聘岗位实习六个月以上经历。
五、来校参加笔试、面试所需携带材料
(一)2026届应届毕业生
1.应届毕业生就业推荐表
2.在校期间成绩单(就读学校盖章有效)
3.教师资格证书(暂未持有教师资格证的应届生可报名应聘,最晚须于2026年8月底之前取得相应的教师资格证。)
4.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5.师范生提供学校证明或相关证明
6.研究生另需提交本科阶段学历、学位证书
7.专业英语四级或八级合格证书(应聘英语学科需提交)
8.户口簿(首页及本人页)
(二)在编在职教师及社会人员
1.事业单位聘用合同或聘用手册(显示近期被聘用)
2.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单(显示单位和近期情况)
3.最近一次工资审批表
4.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
5.区级以上教育教学获奖证书、荣誉证书
6.学历、学位证书(研究生另需提交本科阶段学历、学位证书)
7.教师资格证书
8.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
9.户口簿(首页及本人页)
10.专业英语四级或八级合格证书(应聘英语学科需提交)
11.六个月以上实习经历证明
*社会人员提供序号6-11的材料。
*以上材料准备好原件、复印件
六、招聘方式
联系方式:蒋老师 电话021-57721243
应聘人员即日起至2025年11月9日期间,将个人简历与所持证书等材料投递至邮箱873483512@qq.com
简历以“学科+姓名+毕业院校/现就业单位名+学历+政治面貌”命名。
学校地址: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北路420号 邮编:201600
其它事项可参阅上海松江教育发布的招聘公告。
 
         
        2025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登录下载附件
微信扫码登录下载附件
二维码失效
请点击刷新
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
 
            山香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按识别添加
获取1对1备考指导服务
 
            历年试题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