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2018下半年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已经在陆续展开,于是近小编经常遇到一些考生问:普通话考什么内容?我在外省考的,回河南可以用吗?大学考了一个,现在还需要重新考吗?证书丢了怎么办?......
为了解答各位考生的疑惑,小编将大家的问题进行了整理并进行可一一解答。有疑问的小伙伴,抓紧时间来寻找答案啦。
拿教师资格证一定要普通话证书吗?
YES!想要拿到教师资格证,需携带一系列材料进行教师资格认定(面试过后),其中普通话证书是备项。
普通话证书的有效期是?
2003年6月以前取得普通话证书,有效期为5年。
2003年6月以后取得普通话证书长期有效。
(在03年6月之后考的也可以咨询一下你们当地的教育局,有些也是承认长期有效的。)
可以在异地考普通话吗?
可以。普通话考试各地报考均可,全国通用。
普通话证书多久举行一次,在哪里报名?
各市、县、区都有普通话测试中心,全年多次考试,各地安排不同,选择近一次的考试时间报名参加即可。
河南省语言文字工作信息网
http://yywz.haedu.gov.cn/
注:在校大学生一般每学期学校语委办都会组织普通话测试。
普通话考试考什么内容?
普通话水平测试试卷由四个测试项构成,总分为100分。
❶ 读单音节字词100个,限时3.5分钟,占10分。目的考查应试人普通话声母、韵母和声调的发音。
❷ 读多音节词语50个,限时2.5分钟,占20分 。目的是考查应试人声、韵、调的发音外 ,还要考查上声变调、儿化韵和轻声的读音。
❸ 400字短文朗读,限时4分钟,占30分。目的是考查应试人使用普通话朗读书面材料的能力,重点考查语音、语流音变、语调等。
❹ 命题说话,时间3分钟,占40分。目的是考查应试人在无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所达到的规范程度。
考试时的小技巧
在上机准备时请注意:
明确好屏幕下方的计时条,注意把握时间。
在带耳麦的时候请注意麦与嘴的距离不应调得过近,否则会出现干扰评分的杂音。
在测音时一定要大声,缓慢地吐字,以便让计算机充分识别,不要因为害羞不敢大声而使得两次测音不能通过。
在答题时,第一、二、三题不超出规定所需时间即可,但是第四题一定要说满三分钟,中间停顿不能太长,否则考试无效。很少有人答题超出时间,但许多考生第一次参加考试,难免紧张。这样容易导致语速过快,进而使音节混乱。
而针对这四道题,有着下面的注意点:
对于第一、二大题,首先须把字看清了再读。然后,要看清行列,由于第一、二题字比较多,且处于矩阵内,所以一不留神就容易串行和漏读。后,如果出现了口误,别紧张,考试是允许读两遍的,以便纠错。
对于第三大题,在朗读短文时,读前一句时可以快速扫视后面一句。重要的一点就是:读错字了不要回读!不要回读!不要回读!这题是按音节来改的,发错的音以及你之后读的音会一并算进去,也就是说,一旦回读你之后的分数是接近于零的。
对于第四大题,这是考生们头疼的问题,针对指定的某一话题凭空说三分钟。这道题在准备时一定要打好腹稿。朗读时尽量避免回读、不连贯、读错音甚至说出方言。
普通话测试的等级标准?
普通话成绩共分为三级,每级分甲乙两等。满分100分。
一级甲等≥97分,一级乙等92-96分。
二级甲等87-91分,二级乙80-86分。
三级甲等70-79分,三级乙等60-69分。
证书丢了怎么办?
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是由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发放的,应试人可向原考试地的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心(站)提出补办申请,由测试中心(站)到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补办证书,或者由测试中心(站)出具证明,应试人自己到省级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补办。
补办流程:
⒈申请补办者需先填写《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补办申请表》(以下简称《补证申请表》)提出申请。
⒉递交2张1寸近期免冠证件照。
⒊《补证申请表》所填内容(接受测试的具体时间、地点、成绩、证书编号,以及本人的身份证号码、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须准确无误,并在右上方规定的地方贴上1寸近期免冠证件照;填写完《补证申请表》后需本人所在单位盖章,然后到本人原测试报名点,由测试站(点)填妥审核意见并盖章、备案;交市普通话测试中心发证处工作人员。
⒋申请补办者向市普通话测试中心递交《补证申请表》的同时,需录入本人的声音资料(根据中心提供的材料现场录音;市普通话测试中心在接到《补证申请表》及重新录入的声音资料后,对申请补办者原有的录音资料及申请时所录的声音资料进行比照,于20个工作日之内给予办理。
⒌申请补办者接到中心领取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的通知后,应携带本人身份证(原件)及1张1寸近期免冠证件照前来取证,不得委托他人代领。20天内不领证,中心不予保管。若仍需等级证书,应重新申请。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常见问题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4年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手机登录下载
长按识别,即可下载
(c)2008-2023 招教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