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详情

2018教师资格考试:第三章教育目的和教育制度知识点总结(三)
山香教育 2018-09-05 11:29:15

关键词: 教师资格证

备考推荐:2018年河教师招聘考试协议班

点击进群:518488696 河南招教交流群(群内定期分享招教资料、发布考试新信息)


16,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②人的身心发展特点③人们的教育理想

17,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内容:①人的全面发展②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③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片面发展提供了基础和可能。④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⑤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18,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①个人本位轮与社会本位轮②内在目的论与外在目的论③教育准备生活说与教育适应生活说

19,

个人本位论

孟子,卢梭,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马斯洛

社会本位论

荀子,柏拉图,赫尔巴特,涂尔干,巴格莱

内在目的

杜威。

无教育过程之外的外在目的。

外在目的

20,教育准备生活说的提出者是斯宾塞,教育适应生活说的提出者是杜威。

21,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第一个教育方针是1957年“是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2,1958年《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3,1986年,《中国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奠定基础”。这里首次把提高全民族素质纳入教育目的。

24,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5,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6,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合作)和学会生存

27,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①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性②坚持全面发展③培养独立个性④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⑤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和重要使命)

2025年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干货资料
  • 每日刷题
  • 备考讲座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相关推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
协会
经营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备案信息
中国信用
企业认证
网络110
报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