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详情

【每日一练】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3月31日)
shanxiang001 2018-03-31 08:47:13

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8

备考推荐:2018年教师招聘考试协议班

点击加群:教师招聘交流群(群内定期分享招教学习资料、发布考试新信息)


一、单项选择题
1.(   )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
A.调节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2.在(   )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A.8岁           B.9岁            C.10岁         D.11岁
3.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低临界值应是(   )
A.130           B.140            C.150             D.160
4.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应该关心的是(   )
A.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学生的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对人际关系影响
5.儿童多动症是小学生中常见的一种以注意缺陷、活动过度和好冲动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性障碍,其高峰发病年龄在(   )
A.3~5岁        B.5~7岁        C.8~10岁     D.12~13岁
二、多项选择题
6.家庭教养方式分为(   )
A.专制型      B.放任型       C.民主型           D.关爱型
7.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的过程。其种类除有形象记忆和情景记忆以外,还有(   )
A.语言记忆    B.语文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
8.一般认为,一个概念的形成包含的阶段有(   )
A.下定义      B.类化     C.抽象化     D.辨别
9.在感知事物时,人们即使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也会发生感觉强度出现周期性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   )
A.注意的起伏      B.注意的分散       C.注意的分配       D.注意的动摇
10.在教学中,应尽量为学生提供有代表性的事物,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诸多事物中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培养(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抽象概括能力        D.想象力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D【解析】题干所述体现了组织策略的内涵。
2.C【解析】皮亚杰认为,10岁是儿童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分水岭,10岁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也就是他律道德;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思维判断大多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也就是自律道德。
3.A【解析】智力超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或某种才能显著超过同龄儿童平均水平的儿童,即IQ超过130的儿童。
4.D【解析】分配学生座位时,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5.C【解析】儿童多动综合征(简称多动症)是小学生中为常见的一种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征。高峰发病年龄为8~10岁。
二、多项选择题
6.ABC【解析】家庭教养方式包括专制型(权威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7.CD【解析】根据记忆的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可将记忆分为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语义记忆又称语词逻辑记忆,是个体对以各种有组织的知识为内容的记忆,与特殊的时间和地点无关。情绪记忆是个体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的记忆。动作记忆是以做过的运动或动作为内容的记忆,又称运动记忆。
8.BCD【解析】概念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1)抽象化;(2)类化;(3)辨别。
9.AD【解析】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地不随意跳跃现象称为注意的起伏(或注意的动摇)。
10.AC【解析】略。

2025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微信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添加

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微信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添加

山香官方微信客服

微信长按识别添加
获取1对1备考指导服务

历年试题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相关推荐

(c)2008-2025 招教网 ©版权所有

中国互联网
协会
经营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备案信息
中国信用
企业认证
网络110
报警服务